5.7k5 分钟

注:该文及其实验由学校的同学们一起完成,初步验证了手动对准绘制银河系旋臂的可行性,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。手动定位银河位置使用了名为星座盘 的 app,链接的帖子中也给出了银河平面对应的赤经赤纬。 摘要:使用自制小型射电望远镜在学校 (40.40°N,116.67°E) 观测天鹅座、仙后座、仙王座、英仙座、御夫座五个方向的银河系旋臂 21 厘米氢谱线,利用 SDRSharp 软件中的 IF Average 插件输出积分后的频谱数据,根据多普勒效应导致的频偏粗略绘制了银河系旋臂图。 # 一、理论 # 1.1 射电天文简介 射电天文学是利用射电望远镜接收到的宇宙天体发出的无线电信号,研究天体的物
1.8k2 分钟

文中图片如果看不清可以长按图片储存在相册看,或者直接用电脑浏览该页面 相关视频见于 sdrsharp 安装与使用 也可在 B 站搜索 “sdrsharp” 看一些相关教程 # 天线 首先要准备一个天线,例如下图,天线的介绍可见于天线介绍 简要来说,就是在空间传播的电磁波是不断波动的,经过天线时,这种波动使得天线金属中的电子产生波动,可以认为电子波动的频率和电磁波相当,从而产生高频的电流,即电磁波信号转成了电信号。 从这个角度来说,天线的作用即时把空间中的电磁波转为可以在导线中传输的电流。 # 接收机 这些电流是现实中的信号,需要用接收机对电流进行采样,从而得到电脑能够理解的二进制信号,
2.5k2 分钟

下面以小型射电望远镜为例,做一个极为简单的描述,忽略了很多细节部分,仅是为了让读者熟悉大概的链路。 关于最终的实体链路图可见于同轴线和转接头中的最终链路部分。 我也在每个器件介绍的文章里提供了一些淘宝或者闲鱼卖家,不过仅供参考。 # 接收天体信号的过程 一开始的电磁波来自于地球之外的天体,透过地球的大气层,来到我们所在之地。用力抖动绳子,绳子会波浪般地振动,这被称为机械波。电磁波也是波的一种,会像绳子一样抖动,边抖动边向前传播。 电波在天上到处震荡传播,为了捕获这些电波,我们必须用一种东西来接收它。让我们来思考一下,金属中有大量自由的电子,震荡的电波经过金属时会带动其中的电子震荡,从而产
3.4k3 分钟

建议在低噪放大器后面接滤波器,如果周围电磁环境不太好的话,那就更有必要接滤波器了。 # 为什么要使用滤波器 正如在射电望远镜链路介绍所言,滤波器是滤除你不想要频率的电流,而仅仅通过你想要频率的电流,从而使得以该频率震荡的电流得以突出显示。该文中已经提到,空中以一定频率震荡的电磁波经过金属制成的天线时,会使得金属上的自由电子以该频率进行震荡,从而产生以该频率震荡的电流,可以把电流当作是一种波,姑且称为 “电流波”,电磁波和由它激发的 “电流波” 具有类似的震荡形式,其震荡频率也相当,故我们处理电流便等价于处理电磁波,建议先阅读一下上面的文章。 滤波器按功能分可以分为如图 1 四种形式,即低
1.3k1 分钟

相应视频 如果你完全不了解 NanoVNA(一种矢量网格分析仪),可以在 B 站搜索 NanoVNA,你会得到一系列的教程,如图 1 所示。 图 1.B 站上关于 NanoVNA 的介绍 介绍测量放大器之前,我先介绍一下 S21 参数,S 即 Scatter 的缩写,2 即代表第二的端口,可以理解为输出端,1 即代表第一个端口,可以理解为输入端。S21 = 输出端的功率 / 输入端的功率,得到输入功率被放大的倍数,然后带入 10log (倍数)。我们测放大器就是测 S21 参数,即放大器的放大倍数或者说增益。 首先注意不要直接把高增益的放大器直接连通到 NanoVNA
4.2k4 分钟

# 一、论证 银河系悬臂上聚集有大量的中性氢,当中性氢发生跃迁时,会发出波长为 21cm 的谱线,尽管跃迁的概率极低,但是中性氢的数量极多,而且 21cm 的电磁波可以穿过星际介质和地球大气,故我们在地球上也能观测到 21cm 氢谱线 ,然后利用氢谱线绘制银河系 经典的射电望远镜为抛物面 [[天线]],其焦点处放置天线用以收集由抛物面反射的电磁波。我们有时候也会用球面来反射电磁波,然后在其上放置天线收集电磁波。一些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会在雨伞上贴金属膜或者绑上金属网格,然后在其上放置天线制成指向性比较强的天线。尽管雨伞有很多形状,但是我们总是能买到接近球面一部分的雨伞。 故我们可以用接近球面的雨
3.6k3 分钟

# a1.1 关于 21cm 氢谱线 天然氢原子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环绕质子的电子组成。除了轨道运动以外,质子和电子都有自旋。经典的看法将氢原子看作月球绕地球公转,同时月球和地球又分别自转。质子和电子的自旋为平行的氢原子(F=1)其能量比自旋是反平行的氢原子(F=0)高,当氢原子的状态由 F=1 变为 F=0 时,会放出频率为 1420MHz、波长为 21cm 的电磁波。 图 1.1:21cm 氢谱线的产生 # a1.2 大气窗 图 1.2 即为大气窗,横坐标为波长,纵坐标为大气不透明度。可见大气对不同波段电磁波的透明度是不同的,除了对光学波段是透明的,
5881 分钟

注意:一般电脑不接充电器,或者接上原配充电器,应该对频谱并无多大干扰 买了新的电脑(暂时称作 1 号电脑),卖家配置了劣质的充电器,从而影响到了频谱 在楼顶上放置了天线,天线的馈线下拉到楼下的房间内,接收机为 Airspy,1 号电脑上的软件为 sdrsharp 软件目录中的 Spetrumspy。 1 号电脑是插着劣质充电器进行观测的,在 Spectrumspy 中点击保存当前频谱,整个频谱强度便提升上去了,执行 1 号电脑的其他应用也会抬高频谱,关掉这些应用频谱便恢复正常。图 1 展示了保存频谱文件和打开腾讯会议对频谱底噪的影响。 天线在楼顶,所以大概率是 Airspy 接收机受到
5.9k5 分钟

# 零。原理部分 关于处理氢谱线绘制银河旋转曲线的原理部分可见于【射电望远镜】绘制银河系旋转曲线 当然,也可以直接略过,用代码来处理数据 代码 github 地址:https://github.com/BI6MHT/MilkyWay 代码 gitee 地址:https://gitee.com/BI6MHT/milky-way # 一。文件命名 为了方便数据的处理,文件命名如图图 1 所示,即 ' 赤经 赤纬 ',注意空格;在此举一个命名的例子: 17h04m 为赤经,当然精确到 s 也是可以的,比
2.9k3 分钟

# 参考文献 Application Note – Calling CST Studio from Matlab.pdf CST_USER_NOTE__MATLAB_COM_DDE.pdf UsingCSTwithMatlab.pdf # 参考视频 # 视频 CST 进阶之路 ——MATLAB-CST 联合仿真(入门) CST 进阶之路 ——MATLAB-CST 联合仿真(建模与仿真) CST 进阶之路 ——MATLAB-CST 联合仿真(阵列分析与综合) # 视频中的代码 # 建模仿真 PatchAntenna.m PatchAntenna_addtohistorylist.m # 阵列分析